云开·kaiyun体育(中国)官方网站-Kaiyun登录入口

2024低能耗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kaiyun体育官方网页
您好,欢迎访问kaiyun体育官方网站!
全国咨询热线0591-87753458
kaiyun体育官方网页

新闻动态

NEWS CENTER
2024低能耗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发布时间:2024-08-14 09:43浏览次数: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低能耗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目次范围 1规范性引用文件 1术语 2基本规定 2规划布局与建筑设计 3规划布局 3建筑设计 3建筑围护结构热工与建筑节能构造设计 4建筑围护结构热工设计 4建筑节能构造设计 7供暖、通风和空气调节设计 9一般规定 9供暖 9通风与空气调节 10空气调节与供暖系统的冷热源 11监测、控制与计量 13给水排水设计 14一般规定 14供水系统 14热水系统 15电气设计 16供配电系统 169.2照明 179.3电气设备 19可再生能源、空气能应用 19一般规定 19太阳能利用 19空气能利用 19地源热泵 19附录A体形系数的计算 21附录B太阳辐射吸收系数 23附录C外墙平均传热系数的计算 24附录D平均热惰性指标的计算 26附录E平均窗墙(地)面积比的计算 27附录F外遮阳设施的外遮阳系数 28附录G围护结构基本构造与常见材料性能参数 32附录H设备与管道最小保温、保冷厚度选用表 54III低能耗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居住建筑节能设计的范围、规范性引用文件、术语、基本规定、规划布局与建筑设计、建筑围护结构热工与建筑节能构造设计、供暖通风和空气调节设计、给水排水设计、电气设计、可再生能源与空气能应用等。本标准适用于新建、改建和扩建的居住建筑(包括住宅、宿舍、住宅式公寓、商住楼的住宅部分、托儿所、幼儿园等)节能设计。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标准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引用文件的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标准。GBZ2.1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1部分:化学有害因素GB/T8175设备及管道绝热设计导则GB19576单元式空气调节机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GB19577冷水机组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GB20665家用燃气快速热水器和燃气采暖热水炉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GB21455房间空气调节器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GB24500工业锅炉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GB29540溴化锂吸收式冷水机组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GB30721水(地)源热泵机组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GB/T31433建筑幕墙、门窗通用技术条件GB50015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34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96住宅设计规范GB50176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50180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50189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352民用建筑设计导则GB50364民用建筑太阳能热水系统应用技术规范GB50368住宅建筑规范GB/T50378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50736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JGJ113建筑玻璃应用技术规程JGJ/T151建筑门窗玻璃幕墙热工计算规程JGJ242住宅建筑电气设计规范DB42/T1332分体式空调器室外机设置技术标准1术语体形系数shapecoefficient建筑物与室外大气接触的外表面积与其所包围的体积的比值。建筑物的东、南、西、北朝向north,south,east,westorientationofbuildings南朝向指南偏东30°(含)至南偏西30°(含);北朝向指北偏东30°(含)至北偏西30°(含);东朝向指东偏南60°至东偏北60°;西朝向指西偏南60°至西偏北60°。热桥

  thermalbridge建筑物外围护结构中具有以下热工特征的部位,称为热桥。在室内采暖条件下,该部位内表面温度比主体部位低;在室内空调降温条件下,该部位内表面温度又比主体部位高。遮阳系数shadingcoefficient(SC)在给定条件下,玻璃、外窗或玻璃幕墙的太阳能总透射比,与相同条件下相同面积的标准玻璃(3㎜厚透明玻璃)的太阳能总透射比的比值。

  overallshadingcoefficientofwindow(SCw)考虑窗本身和窗口的建筑遮阳装置综合遮阳效果的一个系数,其值为窗本身的遮阳系数(SC)与窗口的建筑外遮阳系数(SD)的Kaiyun平台 开云体育官方入口乘积。

  daylightfactor在室内给定平面上的一点,由直接或间接地接收来自假定和已知天空亮度分布的天空漫射光而产生的照度与同一时刻该天空半球在室外无遮挡水平面上产生的天空漫射光照度之比。太阳辐射吸收系数(ρ)solarabsorptance材料表面吸收的太阳辐射热与其所接收到的太阳辐射热的比值。制冷季节能源消耗效率(SEER)seasonalenergyefficiencyratio制冷季节期间,空调器进行制冷运行时从室内除去的热量总和与消耗电量的总和之比。全年能源消耗效率(APF)annualperformancefactor空调器在制冷季节和供热季节期间,从室内空气中除去的热量与送入室内的热量的总和与同期间内消耗电量的总和之比。制冷综合性能系数(IPLV)integratedpartloadvalue在规定的不同环境温度情况下,空调设备按25%、50%、75%和100%负荷率进行制冷运行的加权平均制冷性能系数。基本规定低能耗建筑室内热环境设计和供暖空调系统能效比计算取值应符合表4.0.1的规定。表4.0.1室内热环境设计和供暖空调系统能效比计算取值工况卧室、起居室等居室室内设计温度换气次数供暖空调系统能效比供冷26℃1.0次/h3.4供暖18℃2.6湖北省主要城市气候分区区属划分成为表4.0.2所示的二个子气候区。2表4.0.2 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气候分区气候分区地名A区除B区以外的地区B区房县、竹溪、五峰、咸丰、利川、神农架率。建筑节能设计应优先采用绿色建材和节能标识产品,墙体保温隔热和节能门窗应选用定型产品和成套技术。当外墙保温设计选用外墙外保温系统时,应进行保温系统抗风荷载性能验算。建筑节能设计应进行保温系统的构造设计。施工图应有围护结构保温层范围示意图(包括平面图与剖面图)和节点构造图及索引。全装修建筑施工图设计阶段应对空调区的冬季热负荷和夏季逐时冷负荷进行计算。居住建筑的节能设计除应符合本标准外,尚应符合国家和湖北省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规划布局与建筑设计规划布局居住建筑规划布局应符合以下规定:建筑群体的布局应营造良好的风环境,保证室内及室外活动空间的良好的自然通风条件,减少气流对区域微气候及建筑本身的不利影响,并避开冬季不利风向。宜进行场地风环境典型气象条件下的计算机模拟预测,优化建筑群布局。建筑物宜南北向或接近南北向布置。建筑平面布置时,宜优先使居室朝向南偏东15°至南偏15°范围,不宜采用东西不利朝向布置。当建筑处于不利朝向时,应采取补偿措施。居住建筑之间的间距,除应符合当地城市规划部门有关建筑间距的规定外,还应符合《城市居(GB50180)中有关日照时间标准的规定,且不得降低周边建筑的日照标准。配建的绿地应符合当地城市规划部门的要求。宜采用立体绿化、复层绿化,合理进行绿化配置,减少硬化地面,改善居住区室外夏季热环境。建筑设计建筑设计应优化建筑形体、内部空间布局,充分采用自然通风、自然采光、围护结构保温隔热的构造设计与遮阳等措施降低建筑的采暖、空调、照明等系统的能耗。5.2.2附录A的规定。表5.2.2建筑物的体形系数限值建筑层数气候分区≤3层≥4层建筑物体形系数A区≤0.55≤0.45B区≤0.50≤0.40330采用自然通风的房间,其直接或间接自然通风开口面积应符合下列规定:卧室、起居室(厅)8%,明卫生间的自然通风开口面积不应小于该房间地面面积的5%;当采用自然通风的房间外设置阳台时,阳台的自然通风开口面积不应小于采用自然通风的房间和阳台地板面积总和的8%;厨房的直接自然通风开口面积不应小于该房间地板面积的10%,并不得小于0.60m2;当厨房外设置阳台时,阳台的自然通风开口面积不应小于厨房和阳台地板面积总和的10%,并不得小于0.60m。采用分体空调器和空气源热泵热水器时,应设置或预留空调器和热水器室外机及热水器水箱的DB42/T1332《分体式空调器室外机设置技术标准》等的有关规定。外遮阳、太阳能设施等应与建筑主体结构统一设计,其安装构造应确保安全可靠,并应具备安1400h/a,其有效日照时数应根据工程实际计算确定。平屋面宜采用种植屋面,东西向外墙可采用墙体垂直绿化。建筑围护结构热工与建筑节能构造设计建筑围护结构热工设计建筑围护结构各部分的热工性能指标应符合表6.1.1的规定。外墙的传热系数、热惰性指标应考虑结构热桥的影响,取各朝向外墙的平均传热系数Ki与平均热惰性指标Di。当建筑有凸窗时,对凸窗不透明的上顶板、下底板和侧板,应进行保温处理,且板的传热系数应满足外墙传热系数的限值要求。分户墙、分隔采暖空调与不采暖空调空间隔墙的传热系数,应取其主体部位与梁柱、剪力墙等热桥部Ki。表6.1.1不同体形系数建筑的围护结构热工性能限值建筑层数≥4层≤3层建筑物体形系数S≤0.35S>0.35S≤0.55部位传热系数K,热惰性指标D屋面(注3)K≤0.30,D≥3.0K≤0.30,D≥3.0墙体(注4)外墙南北朝向建筑Kmi≤1.20,Dmi≥3.0Kmi≤1.00,Dmi≥3.0Kmi≤0.60,Dmi≥3.0东西朝向建筑Kmi≤0.95,Dmi≥3.0Kmi≤0.75,Dmi≥3.0分户墙,分隔采暖空调与不采暖空调空间的隔墙Kmi≤1.5Kmi≤1.5楼板(注5)分层楼板K≤1.5K≤1.5底面接触室外空气的架空或外挑楼板K≤1.00K≤1.000.60封闭式不采暖空调架空层的顶板或楼板,与公共建筑直接衔接的楼板K≤1.20K≤0.60封闭式不采暖空调地下室和半地下室的顶板K≤1.20K≤1.004门窗通往封闭空间的户门K≤2.0通往开敞空间的户门K≤2.0阳台门下部的门芯板K≤2.0K≤1.6外窗(含阳台门的透明部分)按表6.1.2、6.1.3的规定限值注:1当屋面和外墙外表面饰面材料的太阳辐射吸收系数ρ>0.70(保温屋面设置在不住人阁楼楼板上的坡屋面除外)0.90数ρB6.1.1D3.0含出屋面楼梯间、电梯机房、老虎窗的屋面和楼层之间开敞式架空层的楼面。地下室、架空地面的外墙;分户墙包括学生及职工宿舍的分室隔墙;不采暖空调空间包括楼梯间、电梯间及管道井、储藏室、厨房和卫生间、车库、独立走廊等。分层楼板含保温坡屋面底部不住人阁楼的楼板;底面接触室外空气的楼板含底层非封闭式架空地面(外墙设有通风百叶窗)的地板;封闭式不采暖空调架空层的楼板,指楼层之间封闭架空层的楼板,还包括封闭式架空地面(地面以下外墙无通风百叶窗)的地板。不同朝向外窗(包括阳台门的透明部分)的平均窗墙面积比限值必须符合表6.1.2的规定。表6.1.2不同朝向外窗的平均窗墙面积比限值气候区属A区B区外窗朝向南≤0.40≤0.40东、西≤0.30≤0.35北≤0.35注:不设供暖空调的公共楼梯间、电梯间及电梯机房、外走廊及一层公共门厅的透明外门窗窗墙比不按本表规定执行外窗玻璃可见光透射比(Tv)应不小于0.50,不同朝向、不同平均窗墙(地)面积比外窗(包括通往开敞空间门透明部分)的传热系数、综合遮阳系数(夏季)必须符合表6.1.3规定的限值。当外0.80的修正系数后采用;计算窗墙面积比时,凸窗的面积应按洞口面积计算。表6.1.3外窗的传热系数与综合遮阳系数限值气候区属体形系数平均窗墙面积比Awd/Aw传热系数K[W/(㎡·K)]综合遮阳系数(夏季)SCw南/北/东、西综合遮阳系数(冬季)SCw南/北/东、西S≤0.40Awd/Aw≤0.25≤2.4≤0.45/≤0.55/≤0.400.25<Awd/Aw≤0.30≤2.2≤0.40/≤0.50/≤0.350.30<Awd/Aw≤0.35≤2.0≤0.35/≤0.40/≤0.300.35<Awd/Aw≤0.40≤1.8≤0.20≥0.600.40<S≤0.45Awd/Aw≤0.25≤2.2≤0.50/≤0.60/≤0.500.25<Awd/Aw≤0.30≤2.0≤0.45/≤0.55/≤0.400.30<Awd/Aw≤0.35≤1.8≤0.40/≤0.50/≤0.350.35<Awd/Aw≤0.40≤1.6≤0.20≥0.605气候区属体形系数平均窗墙面积比Awd/Aw传热系数K[W/(㎡·K)]综合遮阳系数(夏季)SCw南/北/东、西综合遮阳系数(冬季)SCw南/北/东、西S≤0.55Awd/Aw≤0.40≤1.6≤0.40/≤0.45/≤0.30坡屋面上的外窗窗地面积比≤0.10≤1.2≤0.20≥0.60B区S≤0.35Awd/Aw≤0.30≤2.4——0.30<Awd/Aw≤0.35≤2.20.35<Awd/Aw≤0.40≤2.00.40<Awd/Aw≤0.45≤1.80.35<S≤0.40Awd/Aw≤0.30≤2.20.30<Awd/Aw≤0.35≤2.00.35<Awd/Aw≤0.40≤1.80.40<Awd/Aw≤0.45≤1.6S≤0.50Awd/Aw≤0.40≤1.6坡屋面上的外窗窗地面积比≤0.08≤1.0注:1当屋面保温层设置在坡屋面底部的阁楼楼板上时,坡屋面上的顶窗和天窗无热工性能要求。行,但透明外门窗的≤32W(㎡·。托儿所、幼儿园建筑进深大于6m取二者的较大的值进行设计,外窗的传热系数与综合遮阳系数限值按最接近的窗墙面积比控制。综合遮阳系数小于或等于0.35的外窗,应采用外遮阳、中置百叶遮阳设施。屋面和外墙的热桥部位应进行表面结露验算,并应采取确保热桥内表面温度高于房间空气露点温度的断热措施。围护结构热工性能参数计算应符合下列规定:外墙的传热系数、热惰性指标限值应取各朝向外墙的平均传热系数Kmi与平均热惰性指标DmiCD对于土建、装修一体化设计的项目,楼板的传热系数应满足本标准6.1.1条的规定;对于土建、装修分别设计的项目,楼板的传热系数应按本标准6.1.1条的规定对装修设计提出要求。窗墙面积比应按建筑开间(轴距离)E的规定计算。窗的综合遮阳系数必须按下式计算:式中:

  (6.1.5)SCWSC——窗本身的遮阳系数;SCgA/AJGJT151030。AfAtSD——外遮阳的遮阳系数,应从本标准附录F中查取。外窗(含外门透明部分)传热系数、窗玻璃遮阳系数、玻璃可见光透射比,应按《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50176-2016GB50176-2016附录中选取。6外窗的气密性等级不应低于国家标准《建筑幕墙、门窗通用技术条件》GB/T314336级。敞开式阳台门气密性等级不应低于国家标准《建筑幕墙、门窗通用技术条件》GB/T314334当坡屋面建筑顶层有不住人阁楼时,屋面保温层宜设置在阁楼楼板上。当保温层设置在阁楼楼板上时,屋面保温层无热惰性指标要求。非透明幕墙的金属主龙骨应采用离墙(包括外墙外保温保护层面)悬挂构造。非透明幕墙各部位墙体的传热系数,应按本标准附录CC.0.4建筑节能构造设计外墙保温可选用墙体自保温系统、外保温系统、内保温系统、内外复合保温系统、夹心保温系统,建筑外墙立面宜采用浅色饰面或反射隔热涂料饰面。外墙构造设计应符合以下要求:(G。外墙外保温系统选用应根据《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建筑物使用性质、高度以及保温材料使用的位置等要求,合理确定保温材料燃烧性能等级、保温系统构造和防火隔离措施。基层墙体与保温层之间应按《建筑外墙防水工程技术规程》JGJ235层,找平层厚度应根据砌体平整度来确定,但厚度不宜超过20mm,超过规范要求的应采取加强措施。外墙与地面、室外平台、屋面相交的勒脚部位应选用吸水率低的保温材料,并做好与相邻部位和材料之间的防水密封措施;外墙采用纤维保温材料时应密封包覆,且不宜直接接触室外地面。外墙上的挑出构件及附墙部件(如阳台、雨棚、开敞阳台栏板、室外空调搁板、附壁柱、装饰线条、结构性遮阳等)应采取隔断热桥的保温措施。外墙接缝、嵌入外墙的金属件等热桥部位应有保温隔热措施;外墙变形缝盖口构件内侧,应紧100mmA建筑外饰面做法应选用与保温系统相配套的材料、保温系统的构造层次、防水、抗裂和锚固措施应符合相应的保温系统的技术标准(规程)的要求,外墙外保温工程饰面不宜采用面砖饰面,当需要采用面砖饰面时,应根据国家现行相关标准制定专项技术方案和验收标准,并应组织专题论证。JGJ2896.2.3G。表6.2.3围护结构建筑节能基本构造主要类型序号基本构造序号基本构造1外墙自保温系统均质墙材7隔墙自保温非均质墙材单侧保温砂浆辅助外保温双侧保温砂浆辅助内保温8楼板板面保温2外墙复合保温反射隔热涂料组合保温板底保温保温砂浆组合保温龙骨地板3外墙外保温系统保温砂浆龙骨保温地板保温板薄抹灰9平屋面保温(一)保温装饰板保温(二)7序号基本构造序号基本构造4干挂幕墙外保温石材幕墙10倒置式屋面保温(一)保温(二)11种植屋面种植土5外墙内保温保温砂浆保温板保温板12架空隔热板屋面保温龙骨覆面板倒置式保温6凸窗侧板内侧保温板13坡屋面坡屋面(有整浇层)外侧保温坡屋面外窗不应采用转角窗和转角凸窗。外门窗窗型、玻璃选用应符合下列要求:12mm;各朝向外窗热工性能等级、玻璃品种、厚度及中空层尺寸,不宜多于两种;飘60m;外门窗与墙体之间的节点构造应符合下列要求:外门窗框与墙体之间缝隙,应采用弹性发泡保温材料填充,不得采用水泥砂浆填缝;墙面内外粉刷与窗框之间缝隙,应采用建筑密封胶嵌缝防水;20mm,且应做好收头密封防水出处理,窗台保温层面应有防踩踏措施。东、南、西向外窗的遮阳措施,应兼顾冬季日照取暖通风,优先采用活动外遮阳,并应符合下列规定:东、西向外窗宜设置挡板式遮阳或可以遮住窗户正面的活动外遮阳(含可开启的百叶窗、内置;南向外窗宜设水平遮阳或活动外遮阳(含可开启的百叶窗、内置中空百叶。屋面节能设计宜采取下列综合措施:屋面隔热设计应采用外保温;建筑屋面面层宜采用浅色饰面或反射隔热涂料饰面或架空隔热等措施。屋面中的接缝、混凝土等构成热桥部位应有保温隔热措施;结构变形缝盖口构件内侧,应紧100A屋面保温材料应选择满足使用荷载要求、吸水率低、保温性能好的材料;面(保护)层应满足抗压、耐磨要求,并有防水、防潮措施。楼地面保温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采暖空间与采暖空间的楼板保温层宜设在楼板上部,建筑物室内接触基土的首层地面铺设保温层前应增设水泥混凝土垫层并作防潮处理。当楼板上铺设板材类保温材料,其平整度不满足要求时,宜设找平层。有防水、防潮要求的地面,保温层宜铺设在防水、防潮Kaiyun平台 开云体育官方入口隔离层上面,保温层与地面面层之间应设保护层。地下室的地上、地下交界部位的楼板、架空、外挑楼板应采用外保温做法,并应采取增设加强网、专用锚栓等安全、耐候措施。铺设在楼板上面的保温材料宜采用全轻混凝土或板状保温材料,不宜采用纤维类材料,不应采用松散型材料或浆体类材料。8供暖、通风和空气调节设计一般规定采用集中供暖、集中空调系统和户式中央空调系统时,在施工图设计阶段,必须对每个房间的冬季热负荷和夏季逐时冷负荷进行计算。居住建筑宜采用分散式供暖空调设备或系统。只有符合下列条件之一时,允许采用电直接加热设备作为供暖热源,且当采用电直接加热设备作为供暖热源时,应分散设置:建筑所在地无法利用其他形式的能源;利用可再生能源发电,其发电量能满足自身电加热用电量需求的建筑;电力供应充足,且当地电力政策鼓励用电供暖时。采用集中供暖、空气调节系统时,必须在每幢建筑物或热力入口处设置热计量表,每室(户)应设置温度控制装置及分户热(冷)量计量装置。5.23kW7.1.5表7.1.5家用燃气灶具的能效限定值类型热效率η(%)大气式灶台式≥62嵌入式≥59集成灶≥56红外线供暖居住建筑供暖系统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2℃。间歇使用的居住空间宜采用散热器采暖,散热器应采用明装散热器。供暖系统应采用热水作为热媒。75℃/5020℃;采用低温热水地板辐射供暖时,供水温度应按35℃~45℃设计,供回水温差不宜大于10℃,且不宜小于5室内供暖系统宜采用垂直双管系统或共用立管的分户独立循环双管系统。除幼儿园、老年人等特殊功能要求的建筑外,散热器应明装。散热器外表面应刷非金属性涂料。散热器的散热面积,应根据热负荷计算确定。确定散热器所需散热量时,应扣除室内明装管道的散热量。采用热水地板辐射供暖时,主要房间应分别独立配置环路。集中热水供暖系统设计时应进行水力平衡计算,并应采取措施使设计工况时各并联环路之间的9压力损失相对差额不大于15%。集中供暖系统热水循环水泵的耗电输热比(EHR)值应符合下式要求:EH=0.0309∑G·Hη)/≤(BαL)△T (7.29)通风与空气调节通风系统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应优先采用自然通风措施,当自然通风不能满足室内卫生要求或不具备自然通风条件时,应采用机械通风或复合通风;厨房、无外窗卫生间应采用机械排风系统或预留机械排风系统风井,厨房和卫生间全面通风换3/h;室外新鲜空气宜先进入居室,然后经厨房、卫生间排出;厨房、卫生间排风竖井出屋面处宜采用被动式无动力风帽装置加强自然通风;风机效率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节能评价值要求,风量大于1000/h通风系统的风机单0.7W(3/;连续供冷的空间可采用辐射供冷系统。辐射供冷系统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0.5℃~1.5℃;使用空间的密闭性应得到保证;宜采用顶棚或墙面作为辐射面;应结合除湿系统或新风系统进行设计且应有可靠的防结露措施;卫生间及厨房不宜采用辐射供冷系统。设有供暖空调系统的居住建筑,宜分户设置排风热回收装置。采用户式中央空调(冷热水系统)时,应标明经详细计算的系统压力损失,并根据冷、热工况对配套水泵进行校核,机组及水泵均宜采用变频设备。集中空调冷、热水系统的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应采用两管制水系统;应采用闭式循环水系统;系统较小或各环路压力损失相差不大时,宜采用一次泵系统,在确保系统安全运行的前提下,经济技术比较合理时,一次泵宜采用变速调节方式;510℃。系统较大时,在技术可靠、经济合理的前提下,宜加大冷、热水供回水温差。采用直燃式冷(温)水机组、空气源热泵、地源热泵等作为热源时,空调热水供回水温度和温差应按设备要求和具体情况确定,并应使设备具有较高的供热性能系数;空气调节水系统的定压和膨胀,宜采用高位膨胀水箱方式。集中空调系统的冷水循环水泵与热水循环水泵宜分别设置。集中空调水系统设计时应进行水力平衡计算,并应采取措施使设计工况时各并联环路之间的压15%。空气调节冷热水管、冷凝水管的绝热厚度应按现行国家标准《设备及管道绝热设计导则》GB/T8175GB50736K0.81m2·K/W。空气调节保冷管道的绝热层外,应设置隔汽层和保护层。10空气调节与供暖系统的冷热源供暖空调冷源与热源应根据建筑物规模、用途、建筑地点的能源条件、结构、价格以及国家节能减排和环保政策的相关规定,通过综合论证确定。当采用房间空调器或户式中央空调时,应采用热泵型设备。有条件时宜采用变频调节的空调器(机组。当采用电机驱动压缩机的蒸气压缩循环冷水(热泵)机组,在名义制冷工况和规定条件下,性能系数(COP)7.4.3-17.4.3-2。表7.4.3-1名义制冷工况和规定条件下定频冷水(热泵)机组的性能限值类型名义制冷量CC(kW)性能系数COP(W/W)综合部分负荷性能系数IPLV水冷活塞式/涡旋式CC≤5285.305.55螺杆式CC≤5285.305.55528<CC≤11635.605.90CC>11635.806.30离心式CC≤11635.805.901163<CC≤21106.106.20CC>21106.206.30风冷或蒸发冷却活塞式/涡旋式CC≤503.003.60CC>503.203.70螺杆式CC≤503.003.60CC>503.203.70表7.4.3-2名义制冷工况和规定条件下变频冷水(热泵)机组的性能限值类型名义制冷量CC(kW)性能系数COP(W/W)综合部分负荷性能系数IPLV水冷活塞式/涡旋式CC≤5285.306.30螺杆式CC≤5285.306.38528<CC≤11635.607.00CC>11635.807.60离心式CC≤11635.807.091163<CC≤21106.107.60CC>21106.208.06风冷或蒸发冷却活塞式/涡旋式CC≤502.513.60CC>502.703.70螺杆式CC≤502.703.60CC>502.793.70117100W、电机驱动压缩机的单元式空调机作为集中式空气调节系统的冷7.4.4表7.4.4单元式空调机性能系数类型名义制冷量(kW)性能系数风冷式单冷型(SEER,Wh/Wh)7.1~14.03.80>14.03.00热泵型(APF,Wh/Wh)7.1~14.03.10>14.03.00水冷式(IPLV,W/W)7.1~14.03.70>14.04.30当采用蒸汽、热水型溴化锂吸收式冷水机组及直燃式溴化锂吸收式冷(热)水机组作为集中式7.4.5表7.4.5溴化锂吸收式机组性能参数机型名义工况性能参数冷(温)水进/出口温度(℃)冷却水进/出口温度(℃)蒸汽压力(MPa)单位制冷量蒸汽耗量〔k(k·h〕性能系数(W/W)制冷供热蒸汽双效18/1330/350.25≤1.19——12/70.4——0.6≤1.11——0.8≤1.09——直燃供冷12/730/35——≥1.30供热出口60———≥0.92注:直燃机的性能系数为:制冷量(供热量)/〔加热源消耗量(以低位热值计)+电力消耗量(折算成一次能当采用房间空调器(热泵型)作为房间空气调节系统的冷热源设备时,其能效比不应低于现行国家标准《房间空气调节器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GB2145532.6。表7.4.6房间空调器能效指标类型额定制冷量(CC)/W制冷季节能源消耗效率(Wh/Wh)全年能源消耗效率(Wh/Wh)分体单冷式CC≤45005.00—4500CC≤71004.40—7100CC≤140004.00—分体热泵型CC≤4500—4.004500CC≤7100—3.507100CC≤14000—3.30当采用多联式空调(热泵)机组作为房间空气调节系统的冷热源设备时,其制冷综合性能系数IPLV(C)7.4.72.6。12表7.4.7多联式空调(热泵)机组能效限值类型水冷型风冷型名义制冷量CC(kW)制冷综合性能系数IPLV(C)全年性能系数APF(Wh/Wh)CC≤145.904.4014<CC≤285.904.3028<CC≤505.804.2050<CC≤685.804.0068<CC≤845.803.80CC>845.703.60当采用家用燃气快速热水器、燃气供暖热水炉、锅炉进行供暖时,其热效率不应低于现行国家标准《家用燃气快速热水器和燃气采暖热水炉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GB20665GB24002(表7..。表7.4.8燃气快速热水器、燃气供暖热水炉、锅炉热效率设备类型热效率(%)燃气快速热水器、燃气供暖热水炉89/85注1燃轻柴油、燃气锅炉90(锅炉容量≤1.4MW)92(锅炉容量>1.4MW)注1:前值为燃气款速热水器或采暖炉额定热负荷和部分负荷(热水状态为50%的额定热负荷,采暖状态为30%的额定热负荷)下两个热效率值中的较大值,后值为较小值。电动压缩式冷水机组的总装机容量,必须根据计算的空调系统冷负荷值直接选定,不另作附加;在设计条件下,当机组的规格不能符合计算冷负荷的要求时,所选择机组的总装机容量与计算冷1.1。在选配空调冷热水系统的循环水泵时,应计算循环水泵的耗电输冷(热)EC(H)R,并应标注在施工图的设计说明中。耗电输冷(热)比应符合下式要求:ECH)R=.00309(GH/)/≤(B∑L)△T 7.410)监测、控制与计量居住建筑的集中供暖、空调系统应进行监测、控制与计量,其功能应满足安全稳定及节能运行的要求。空调风系统应满足温度监测和控制、风量调节与控制等基本功能。供暖空调系统应设置自动室温调控装置;散热器和辐射供暖系统应安装自动温度控制阀。当空调系统采用间歇运行时,应设自动启停控制装置;控制装置应具备按预定时间进行最优启停的功能。CO集中供暖、空调系统应配置能耗计量装置,其功能应满足电力、燃气、水等资源消耗计量和冷热源产冷量、产热量计量的要求。13给水排水设计一般规定给排水系统的节水设计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生活热水系统应有保证用水点处冷水、热水供水压力平衡和稳定的措施。生活供水系统应按使用用途、付费或管理单元,分别设置用水计量水表。水泵应根据水力计算结果选型,并保证在设计工况下在其高效区内运行。清水离心泵效率不宜低于《清水离心泵能效限定值及节能评价值》GB19762供水系统设有城镇或小区给水、中水供水管网的建筑,生活给水系统应充分利用城镇供水管网的水压直接供水。城镇供水压力不能满足最不利配水点卫生器具或用水设备最低工作压力要求时,供水系统应结合市政条件、建筑物高度、安全供水、用水系统特点等因素,综合考虑选用合理的加压供水方式,采用合理的加压供水系统,且应满足下列要求:有条件设置高位水箱时,宜采用高位水箱和工频水泵联合供水;市政条件许可时,宜采用叠压供水;采用变频调速供水方式时,宜采用恒压变量供水。高层建筑的供水系统应竖向分区,且应满足下列要求:0.45MPa;各加压供水分区宜分别设置加压泵,不宜采用减压阀减后分区;0.35MPa;0.20MPa,且不应小于用水器具要求的最低工作压力。供水泵房宜设置在建筑物或建筑小区的中心部位;条件许可时,宜减少泵房内贮水水池(箱)与用水点间需要加压的高差,当泵房内需要设置低位贮水池(箱)时,宜布置在地下一层及以上,不应设置在地下三层及以下。Q-H曲线特性应随着流量增大扬程逐渐下降。供水加压设备的选择应满足下列要求:供水系统采用变频调速泵组供水时,各台水泵宜在高效区内工作。水泵调速范围宜在0.7~1.0范围内。水泵额定转速时的工况点,应位于水泵高效区的末段。变频调速泵组的水泵规格、数量应根据主泵高效区流量与设计流量变化范围间的比例关系确224持续时间较长时,宜配置适合于低谷用水量的小型水泵,小型水泵的流量可为工作泵流量的1/3~l/2。恒压供水宜采用同型号水泵,变压供水宜采用不同型号水泵。给水系统采用管网叠压供水时,水泵工频与变频运行的工作区均宜在高效区内。供水水泵机组采用变频调速控制时,每台水泵应设置单独的变频器。设备应能自动进行小流量运行控制,具有小流量运行功能。当工作泵额定流量不小于10/h,设备供水流量小于单台工作泵额1425%时,在满足用水压力的要求的条件下,设备应能自动进人小流量运行的节能状态,工作10/h供水系统管材选择应符合下列要求:供水系统采用的管材和管件,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管道和管件的工作压力不得大于产品标准标称的允许工作压力;管件和管材宜为同一材质,管件宜与管道同径;管道与管件连接的密封材料应卫生、严密、防腐、耐压、耐久。用水器具和设备应满足下列要求:采用的卫生洁具、水嘴、淋浴器等应符合《节水型生活用水器具》CJ/T164洗脸盆等卫生洁具应采用密封性能良好耐用的水龙头,水龙头、淋浴喷头内部宜设置限流配件;5L公共场所的卫生间洗手盆应采用感应式或延时自闭式水嘴,小便器、大便器应配套采用延时自闭式冲洗阀、感应式冲洗阀、脚踏式冲洗阀。水表应按照使用用途和管网漏损检测要求设置,并应符合下列规定:住宅小区引人管应设置水表;景观、灌溉及消防等不同用途的供水均应设置水表;住宅配套公建用水应分类设置计量水表;住宅建筑每个居住单元应设置水表;贮水池或水箱的补水管应设置水表;高位水箱供水管宜设置水表。水表选型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准》GB50555的有关规定。冷却塔应选用冷效高、飘水少、噪声低的产品,设置场所宜气流通畅、湿热空气回流影响小。80%额定水量。地面以上的污废水应采用重力流直接排入室外管网。热水系统热水系统用水定额、水温和水质应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B50555热水系统的热源宜首先利用工业余热、废热、地热;充分利用太阳能、空气源、地源等可再生能源;有条件时可利用空调系统冷凝热,同时可考虑多种热源互补。集中生活热水系统应设置循环系统,并应符合下列要求。集中生活热水系统采用机械循环,保证干管、立管中的热水循环。集中生活热水系统热水表后8m。全日集中供应热水的循环系统,应保证配水点出水温度不低于45℃的时间,对于住宅不得大于15s,其它居住建筑不得大于10s。局部生活热水系统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要求:设有三个或三个以上卫生间的局部热水供应系统当采用共用水加热设备时,宜设置循环系统。15m统。15居住建筑采用集中热水供应系统时,距离远的分散供水点宜选用局部加热装置。热水循环系统管道的布置应保证循环效果,并符合下列规定:宜采用同程布置;当采用同程布置有困难时,热水回水干管、立管可采用限流调节阀、温控阀、导流三通等保证循环效果的措施;当热水配水支管较长不能满足本标准的要求时,宜设支管循环;当采用减压阀分区供热水时,应保证各分区的热水循环;当采用热水贮水水箱经加压水泵集中供应热水时,可不单独设置循环水泵,但应在回水干管入热水贮水箱处,设带温控调节功能的流量控制阀,控制循环回水流量。热水供应系统保证用水点处冷、热水供水压力平衡的措施应符合下列规定:冷、热水系统分区应一致;当冷、热水系统分区一致有困难时,宜采用在配水支管上设可调式减压阀等减压措施,保证用水点处冷、热水供水压力平衡;0.01MPa;在用水点处宜设带调节压差功能的混合器、混合阀。生活热水加热设备应根据使用特点、耗热量、热源、维护管理及卫生防菌等因素合理选择,并应符合下列规定:热效率高、燃烧充分、换热效果好、容积利用率高、节水;被加热水侧阻力损失小,不宜大于0.02MPa;直接供给生活热水的阻力损失不宜大于0.01MPa;热媒人口管上应配置自动温控装置;汽—水热交换器的蒸汽冷凝水应回收再利用或循环使用,不得直接排放。热水系统需采用加压方式供应热水时,加压水泵组应选用变频调速控制,在恒压供热水时,设备的压力控制误差不应超过±0.01MPa。热水系统的循环水泵应设置温度自控装置,控制循环水泵的起停。热水供应系统的控制应满足下列要求:直接供应热水的热水锅炉、热水机组或水加热器出口的最高水温或储水温度应控制在55℃~6050℃;采用循环热水供应系统时,循环水泵应采用定时或定温循环开关;5热水系统的设备和管道均应保温。热水系统的设备和管道的保温绝热层厚度应按现行国家标准《设备及管道绝热设计导则》GB/T8175H热水供应系统的管道不宜采用电伴热。电气设计供配电系统变配电所或配电室应深入或接近负荷中心。115%,最小相85%。16应选用节能型变压器、节能型电气设备和元器件,建筑内机电设备的配电系统,应采取节电措施。合理采取无功补偿和抑制谐波的措施,无功补偿宜在变压器低压侧集中补偿。低压供电时,功0.9;高压供电时,高压侧的功率因数应符合当地供电部门的要求。套内的电源线应选用铜质导体,进户线,照明和插座回路支线m。应合理设置电能及其它能耗的计量装置,有条件时设置能耗监测管理系统。高档住宅宜设置智能家居控制系统。照明9.2.1表9.2.1照明标准值房间或场所参考平面及其高度照度标准值(lx)a门厅普通地面10060高档地面20080电梯前厅地面7560走道、楼梯间地面5060车库地面3060变配电所配电装置室0.75m水平面20080变压器室地面10060发电机房地面20080水泵房、风机房、空调机房地面10060电梯机房地面20080控制室0.85m水平面300809.2.2表9.2.2其他居住建筑照明标准值房间或场所参考平面及其高度照度标准值(lx)Ra职工宿舍地面10080酒店式公寓地面150809.2.3表9.2.3住宅建筑照明功率密度限值房间或场所照明功率密度(W/m2)对应照度值(lx)现行值目标值起居室6.05.0100卧室75餐厅150厨房100卫生间10017房间或场所照明功率密度(W/m2)对应照度值(lx)现行值目标值车库2.01.830职工宿舍4.03.5100走道、楼梯间2.52.050水泵房、风机房、空调机房4.03.5100控制室9.08.0300照明光源应选用高效节能光源,不应采用普通白炽灯。走道、楼梯间、地下车库、设备用房等LED荧光灯、金属卤化物灯应配用电子镇流器或节能型电感镇流器,使用电感镇流器的气体放电灯0.90.85。在满足眩光限制和配光要求条件下,应选用效率或效能高的灯具,并应符合下列规定:9.2.6-1表9.2.6-1 直管型荧光灯灯具的效率灯具出光口形式开敞式保护罩(玻璃或塑料)格栅透明棱镜灯具效率75%70%55%65%9.2.6-2表9.2.6-2 紧凑型荧光灯筒灯灯具的效率灯具出光口形式开敞式保护罩格栅灯具效率55%50%45%9.2.6-3表92.6-3小功率金属卤化物灯筒灯灯具的效率灯具出光口形式开敞式保护罩格栅灯具效率60%55%50%92.6-4表92.6-4发光二极管筒灯灯具的效能(lm/W)色温2700K3000K4000K灯具出光口形式格栅保护罩格栅保护罩格栅保护罩灯具效能092.6-5表9.2.6-5发光二极管平面灯灯具的效能(lm/W)色温2700K3000K4000K灯盘出光口形式反射式直射式反射式直射式反射式直射式灯具效能518有条件时,宜采用各种导光或反光装置将天然光引入室内进行照明。公共场所的照明,应采用延时自动熄灭或自动降低照度等节能措施。当应急疏散照明采用节能自熄开关时,必须采取消防时强制点亮的措施。电气设备应选用能耗低、电磁兼容性好的家用电器设备,为其供电的电源回路应设置相应的配电保护。家用电器的电源插座,宜选用自带翘板开关控制的插座面板。可再生能源、空气能应用一般规定居住建筑应优先应用可再生能源、空气能。再生能源、空气能利用设施应与主体工程同步设计。可再生能源、空气能应用系统宜设置监测节能效益的计量装置。太阳能利用具备太阳能集热条件的住宅、商住楼等居住建筑,应设置太阳能热水系统。采用太阳能集热器集中设置的太阳能热水系统,按最大适宜安装面积确定集热器面积。当集热器面积足够时,应满足全部住户的热水需求;当集热器面积不足时,应优先满足靠近太阳能集热器住户的热水需求。太阳能集热器面积应经过计算确定。太阳能热水系统设计应满足《民用建筑太阳能热水系统应用技术规范》GB50364分户设置太阳能热水系统时,集热器安装位置应不影响室内视线,宜安装在日照时间长、接管方便、便于维护的外墙面;集热器应具有集热效率高、不宜损坏、使用寿命长的特点;建筑设计时应留有安装条件。有条件时,小区庭院宜采用太阳能照明设备。空气能利用不具备太阳能集热条件的居住建筑,应设置空气能热泵热水系统。空气能热泵热水机组能效不应低于《热泵热水机(器)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GB295412采用太阳能集热器集中设置的太阳能热水系统,应采用空气能热泵热水机组作为辅助热源。空气能热泵热水机组室外机的安装位置应具有良好的通风条件,且便于维护。地源热泵设置集中空调供暖系统的居住建筑,应优先采用地源热泵系统。当采用地下水水源热泵机组作为空调冷热源时,必须根据水文地质勘察资料进行热源井设计。必须确保地下水水源热泵系统有可靠的回灌措施,保证使用后的地下水全部回灌到同一含水层,19严禁对地下水资源造成浪费及污染。地埋管地源热泵系统设计时,应符合下列规定:当采用地埋管地源热泵机组作为空调冷热源时,必须通过场地状况调查和对浅层地能资源的勘察,确定地埋管换热系统实施的可行性与经济性;地埋管换热系统设计应进行全年供暖空调动态负荷计算,最小计算周期宜为1内,地源热泵系统总释热量和总吸热量宜基本平衡。20附录A体形系数的计算SF)V)S=F/V。建筑外表面积F),应按屋顶表面积(R、外墙表面积(W、底面接触室外空气的架空或外挑楼板表面积(B)的总和计算,即F=F+F+FB,不计入触土地面、封闭式不采暖空调地下室和半地下室上部的地面或楼面的表面积。(F平屋顶面积,应按支承屋顶的外墙外包线围成的面积计算。不采暖空调楼梯间与电梯机房的表面积;居住空间上的坡屋顶与不住人阁楼上的保温隔热坡屋顶的表面积,应按支承斜坡屋面的外墙外包线围成的斜坡屋顶的外表面积计算;当保温层设置在不住人的阁楼楼板上时,应按阁楼平屋顶表面积(即上述第一款)计算;建筑围护结构热工设计在封闭阳台的外围护结构上时,其顶板表面积应计入屋顶总面积中。建筑围护结构热工设计在阳台与室内隔墙上时,不采暖空调封闭阳台的顶板表面积,不计入屋面总面积中。(F外墙表面积应按不同朝向(i,i为E、W、S、N、…)分别计算。单一朝向外墙的表面积,应包括该朝向外墙上的墙体、外门(含单元门、阳台门及门芯板、外窗、凸出外墙面的凸窗(顶板、底板、侧窗或侧墙板)等部分的总面积;单一朝向外墙的表面积,应按该朝向各分段外墙外包长度(L)与各分段外墙对应高度(H)的乘积的总和计算。其中,外墙高度应按如下规定计算:触土地面、封闭式不采暖空调地下室和半地下室地(楼)面之上的外墙,取地(楼)面标高至屋面板檐口处标高的高度;局部架空或外挑楼板下部的外墙,取地(楼)面标高至架空或外挑楼板楼面标高的高度;架空或外挑楼板上部的外墙,取架空或外挑楼板楼面标高至屋面板檐口处标高的高度。凸窗的表面积,应按凸出外墙墙面的凸窗顶板、底板、侧窗或侧墙板的外包表面积之和计算;建筑围护结构热工设计在封闭阳台的外围护结构上时,封闭阳台的外墙(含窗)的表面积应计入外墙的表面积中;建筑围护结构热工设计在阳台与室内上时,隔墙(含窗)的表面积应计入外墙的表面积中;下列部位的外墙不参与外墙表面积的计算:(;;含窗;开敞式架空层(含底层架空车库、结构转换层、设备层)中无相邻居住空间的不采暖空调(;(;凸出相邻房间最外外墙面的不采暖空调楼梯间、电梯间及管道井的侧向外墙;与相邻建筑衔接部分的外墙;变形缝(包括内外墙面变形缝、屋面变形缝)处有保温断热处理的变形缝两侧横向墙体。()(F)21架空或外挑楼板的表面积,应按支承楼板的外墙或外挑结构件外包线围成的面积计算;建筑围护结构热工设计在阳台与室内隔墙上时,不采暖空调封闭阳台上底面接触室外空气的阳台楼板不参与架空或外挑楼板表面积的计算;封闭式架空层的顶板和楼板的表面积,封闭式架空地面的地板表面积,不参与架空或外挑楼板表面积的计算。建筑体积(V)应按以下规定计算:建筑体积应按建筑物外表面和底层地面(含底面接触室外空气的架空或外挑楼板的楼面、封闭式不采暖空调地下室及半地下室顶部的楼地面)围成的体积计算;保温斜坡屋顶底部阁楼的体积,应按斜坡屋面板板面、阁楼外墙外表面与阁楼楼板面围成的体积计算;凸窗的体积,应按各朝向外墙上全部凸窗体积之和计算。单个凸窗的体积,应按该凸窗的顶板、底板、侧向窗或侧墙板外表面围成的面积与凸出外墙面的凸窗深度尺寸的乘积计算;与相邻建筑衔接的墙体按外墙考虑;下列建筑空间不参与建筑体积的计算:;(;建筑围护结构热工设计在阳台与室内隔墙上的不采暖空调封闭阳台的空间;开敞式架空层(含架空车库、结构转换层、设备层)中无相邻居住空间的不采暖空调的独(;;凸出相邻房间最外外墙面的不采暖空调楼梯间、电梯间及管道井的空间。22附录B太阳辐射吸收系数表B.0.1太阳辐射吸收系数(ρ)值(清洁外表面)屋面和外墙饰面材料ρ油漆涂料ρ黑色混凝土0.91光学镜面黑色0.98黑色瓦0.90*平展的黑色0.95(英)天蓝色面砖0.89黑色喷漆0.92褐色、深棕色面砖0.89*深灰色0.91石油沥青防水卷材0.88深天蓝色0.91(洋)红色面砖0.88黑色油性漆0.90粉煤灰水泥砂浆(压抹光泽浅黑色)0.87*橄榄色、深褐色0.89青灰色石板,青灰色油毡0.87褐色、深棕色0.88绿色屋面(含瓦,绿化屋面0.86暗蓝色0.88棕色混凝土,棕色面砖*0.85,0.82*蓝色喷漆0.88中等色红瓦屋面、红色面砖0.78*深绿色喷漆0.88中等色~深色大理石(磨光)0.75*~0.97*中等棕色0.84(普硅)水泥砂浆(压抹光泽灰白色)0.70*中等光亮棕色0.80(普硅水泥)混凝土(压抹光泽本色)0.65褐色、棕色喷漆0.79(普硅水泥)混凝土瓦(压抹光泽本色)0.65*绿色喷漆0.79浅红色面砖0.64*中等赭(铁锈)色0.78温(白色)石棉(纤维)水泥板0.61光亮灰色油性漆0.75灰白色花岗石(磨光)0.60*(洋)红色油性漆0.74白色大理石(磨光)0.58中等暗绿色、灰色0.59光亮浅黄色(小米色)面砖0.55中等橙色、橘黄色0.58白色地砖屋面、白色面砖0.50黄色0.57防水卷材聚酯保护膜0.40中等绿色、灰色0.51浅色卵石屋面0.29中等天蓝色0.51镀锌白铁皮0.26光亮绿色、灰色0.47白色釉面砖0.25铝色0.40抛光铝板0.12半光泽白色0.30铝箔聚酯膜0.10银白色0.25镀锡铁皮(马口铁)0.05光泽白色0.25(专用金属)溅射镀层0.02白色喷漆0.21说明:不带*号者摘译自本标准建筑能耗计算用软件DOE—23.3“SolarABSORPTANCEfrVrosEtrorSrae(Cen”23附录C外墙平均传热系数的计算建筑外墙的平均传热系数应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50176的规定进行计算。对于采用全部断热桥的并符合本标准6.1.1和6.1.4的规定建筑,外墙平均传热系数也可按式C.0.2计算。Kmi=φKpi (C.0.2)式中:Km—单朝向)W/m·K;Kp—单朝向)W/m·K;φ外墙主体部位传热系数的修正系数。外墙主体部位传热系数的修正系数φ可按表C.0.3表C.0.3外墙主体部位传热系数的修正系数φ气候分区外保温夹心保温(自保温)内保温A类地区1.101.201.25B类地区1.201.251.30ξ当保温层内有金属件(如幕墙龙骨、密集锚固件及钢丝,金属框保温板及轻钢龙骨保温板的金1%)Rm应按下式计算:R=·c (C.04-)式中:cR(mK/W;cξξc1 ξ

  (C.0.4-3)=/s (C..-4)F=+Fs (C.04-)式中:F、F、Fs——分别为计算单元选择具有代表性的不利部位)范围内的计算单元总面积、保温层(;R(mδλ、λ58.2W(mK16.0W/mK)K算:K=/ΣR+ξc++R) C.0-6)24式中:ΣR(包括砖或砌块墙体、混凝土墙等主体部位或梁柱等热桥部位、墙体内外粉刷(·K/;i e i e i R、R——分别为内、外表面换热阻,R取1/.72·K/W,R取1/232·K/W,R+R=0i e i e i 封闭式非透明幕墙外保温外墙,其主体部位和有外保温层热桥部位的传热系数K算:式中:

  (C.0.4-7)cwairU[W/·JGJ151(4.31计算;R(m·K/W,从GB5076附表cwair2.4查取。非封闭式(有开口和不可靠封闭式)非透明幕墙外保温外墙,其主体部位和有外保温层热桥部位的传热系数K,应按式(C.0.4—6)计算,即不考虑外层幕墙和空气间层的热阻。25附录D平均热惰性指标的计算D.0.1Dmi应按下式(D.0.1)计算:FD DPFPDB1FB1DB2FB2DBnFBnF

  FBnD——单朝向i)D——单朝向i(东、南、西、北或单片)墙体主体部位热惰性指标。应按国家标准《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50176的规定计算;PDDD——单朝向i)——单朝向i)(;PB1 B2 FFF——单朝向i)B1 B2 26附录E平均窗墙(地)面积比的计算窗墙面积比应按以下规定计算:每套套型同朝向平均窗墙(地)面积比,应按下式计算:nAwdiAwdAw式中n

  (E.0.1-1)wii=n)(m;i1nwin;i1外窗(含阳台门的透明部分)窗洞口面积(Awdi)应按下式计算;A=bh((A=BH

  (E.0.1-2)(E.0.1-3)式中:bhm;BH(或进深m。当每套单一朝向只有单个居室、厨房、明卫生间、储藏室,平均窗墙面积比应按下式计算:AwdAw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2024年秋九年级化学下册 第六章 金属 6.2 金属的化学性质 6.2.2 金属活动性顺序教学设计 (新版)粤教版

  专题6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糖类、油脂、蛋白质高考强化2023-2024学年新教材高中化学选择性必修第三册同步教学设计(苏教版2019)

  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部分直属事业单位公开招聘24人(高频重点提升专题训练)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在线客服
联系电话
全国免费咨询热线 0591-87753458
  • · 专业的设计咨询
  • · 精准的解决方案
  • · 灵活的价格调整
  • · 1对1贴心服务
在线留言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