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标准规定了居住建筑节能设计的范围、规范性引用文件、术语、基本规定、规划布局与建筑设
计、建筑围护结构热工与建筑节能构造设计、供暖通风和空气调节设计、给水排水设计、电气设计、
本标准适用于新建、改建和扩建的居住建筑(包括住宅、宿舍、住宅式公寓、商住楼的住宅部
下列文件对于本标准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引用文件的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南朝向指南偏东30°(含)至南偏西30°(含);北朝向指北偏东30°(含)至北偏西30°
(含);东朝向指东偏南60°至东偏北60°;西朝向指西偏南60°至西偏北60°。
建筑物外围护结构中具有以下热工特征的部位,称为热桥。在室内采暖条件下,该部位内表面温
在给定条件下,玻璃、外窗或玻璃幕墙的太阳能总透射比,与相同条件下相同面积的标准玻璃(3
考虑窗本身和窗口的建筑遮阳装置综合遮阳效果的一个系数,其值为窗本身的遮阳系数()与
在室内给定平面上的一点,由直接或间接地接收来自假定和已知天空亮度分布的天空漫射光而产
生的照度与同一时刻该天空半球在室外无遮挡水平面上产生的天空漫射光照度之比。
制冷季节期间,空调器进行制冷运行时从室内除去的热量总和与消耗电量的总和之比。
空调器在制冷季节和供热季节期间,从室内空气中除去的热量与送入室内的热量的总和与同期间
在规定的不同环境温度情况下,空调设备按25%、50%、75%和100%负荷率进行制冷运行的加权平均
4.0.1低能耗建筑室内热环境设计和供暖空调系统能效比计算取值应符合表4.0.1的规定。
4.0.2湖北省主要城市气候分区区属划分成为表4.0.2所示的二个子气候区。
4.0.3建筑节能设计应结合建筑功能,综合采取绿色建筑技术措施,进一步提高能源与资源利用效
4.0.4建筑节能设计应优先采用绿色建材和节能标识产品,墙体保温隔热和节能门窗应选用定型产品
4.0.5当外墙保温设计选用外墙外保温系统时,应进行保温系统抗风荷载性能验算。
4.0.6建筑节能设计应进行保温系统的构造设计。施工图应有围护结构保温层范围示意图(包括平面
4.0.7全装修建筑施工图设计阶段应对空调区的冬季热负荷和夏季逐时冷负荷进行计算。
4.0.8居住建筑的节能设计除应符合本标准外,尚应符合国家和湖北省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1建筑群体的布局应营造良好的风环境,保证室内及室外活动空间的良好的自然通风条件,减少
5.1.2建筑物宜南北向或接近南北向布置。建筑平面布置时,宜优先使居室朝向南偏东15°至南偏
西15°范围,不宜采用东西不利朝向布置。当建筑处于不利朝向时,应采取补偿措施。
5.1.3居住建筑之间的间距,除应符合当地城市规划部门有关建筑间距的规定外,还应符合《城市居
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50180)中有关日照时间标准的规定,且不得降低周边建筑的日照标准。
5.1.4配建的绿地应符合当地城市规划部门的要求。宜采用立体绿kaiyun体育全站 Kaiyun登录网页化、复层绿化,合理进行绿化配
5.2.1建筑设计应优化建筑形体、内部空间布局,充分采用自然通风、自然采光、围护结构保温隔热
5.2.2建筑物的体形系数必须符合表5.2.2限值的规定。建筑物体形系数的计算必须符合本标准附录
5.2.3建筑物的东、西向和南向外窗及透明幕墙、坡度不小于30度的坡屋顶天窗、天窗透明部分应
5.2.4采用自然通风的房间,其直接或间接自然通风开口面积应符合下列规定:
1卧室、起居室(厅)的自然通风开口面积不应小于该房间地面面积的8%,明卫生间的自然通风
开口面积不应小于该房间地面面积的5%;当采用自然通风的房间外设置阳台时,阳台的自然通风开口
2厨房的直接自然通风开口面积不应小于该房间地板面积的10%,并不得小于0.60m;当厨房
外设置阳台时,阳台的自然通风开口面积不应小于厨房和阳台地板面积总和的10%,并不得小于
5.2.5采用分体空调器和空气源热泵热水器时,应设置或预留空调器和热水器室外机及热水器水箱的
位置和条件,其设计应符合湖北省地方标准DB42/T1332《分体式空调器室外机设置技术标准》等的
5.2.6外遮阳、太阳能设施等应与建筑主体结构统一设计,其安装构造应确保安全可靠,并应具备安
装、检修与维护条件。太阳能集热器位置应保证有效日照时数不小于1400h/a,其有效日照时数应根
6.1.1建筑围护结构各部分的热工性能指标应符合表6.1.1的规定。外墙的传热系数、热惰性指标应
考虑结构热桥的影响,取各朝向外墙的平均传热系数K与平均热惰性指标D。当建筑有凸窗时,对凸
窗不透明的上顶板、下底板和侧板,应进行保温处理,且板的传热系数应满足外墙传热系数的限值要
求。分户墙、分隔采暖空调与不采暖空调空间隔墙的传热系数,应取其主体部位与梁柱、剪力墙等热
注:1当屋面和外墙外表面饰面材料的太阳辐射吸收系数ρ>0.70时,必须将本表中屋面(保温屋面设置在不住人
阁楼楼板上的坡屋面除外)和外墙传热系数的限值乘以0.90之后采用。屋面和外墙外表面饰面材料的太阳辐射吸收系
2当屋顶和外墙的传热系数满足本标准6.1.1条的要求,但热惰性指标D3.0时,必须按照《民用建筑热工设计
4外墙包括出屋面楼梯间和电梯机房外墙,架空层中的楼梯间、电梯井、管道井的外墙,坡屋面顶窗的外墙,半
地下室、架空地面的外墙;分户墙包括学生及职工宿舍的分室隔墙;不采暖空调空间包括楼梯间、电梯间及管道井、
5分层楼板含保温坡屋面底部不住人阁楼的楼板;底面接触室外空气的楼板含底层非封闭式架空地面(地面以下
外墙设有通风百叶窗)的地板;封闭式不采暖空调架空层的楼板,指楼层之间封闭架空层的楼板,还包括封闭式架空
6.1.2不同朝向外窗(包括阳台门的透明部分)的平均窗墙面积比限值必须符合表6.1.2的规定。
注:不设供暖空调的公共楼梯间、电梯间及电梯机房、外走廊及一层公共门厅的透明外门窗窗墙比不按本表规定执行
6.1.3外窗玻璃可见光透射比(Tv)应不小于0.50,不同朝向、不同平均窗墙(地)面积比外窗(包
括通往开敞空间门透明部分)的传热系数、综合遮阳系数(夏季)必须符合表6.1.3规定的限值。当外
窗为凸窗且有透明侧窗时,其传热系数必须将外窗的传热系数规定的限值乘0.80的修正系数后采用;
注:1当屋面保温层设置在坡屋面底部的阁楼楼板上时,坡屋面上的顶窗和天窗无热工性能要求。
2不设供暖空调的公共楼梯间、电梯间及电梯机房、外走廊及一层公共门厅的透明外门窗窗墙比不按本表规定执
3托儿所、幼儿园建筑进深大于6m且仅在一个朝向开间立面单元设有外窗的房间窗墙面积比限值与窗地比协调,
取二者的较大的值进行设计,外窗的传热系数与综合遮阳系数限值按最接近的窗墙面积比控制。
4综合遮阳系数小于或等于0.35的外窗,应采用外遮阳、中置百叶遮阳设施。
6.1.4屋面和外墙的热桥部位应进行表面结露验算,并应采取确保热桥内表面温度高于房间空气露点
1外墙的传热系数、热惰性指标限值应取各朝向外墙的平均传热系数Kmi与平均热惰性指标
2对于土建、装修一体化设计的项目,楼板的传热系数应满足本标准6.1.1条的规定;对于土
建、装修分别设计的项目,楼板的传热系数应按本标准6.1.1条的规定对装修设计提出要求。
窗墙面积比应按建筑开间(轴距离)计算,且平均窗墙面积比应按本标准附录的规定计算。
A/A——窗框面积比,按JGJ/T151的规定计算;一般情况下,窗框比可取0.30。
6.1.5外窗(含外门透明部分)传热系数、窗玻璃遮阳系数、玻璃可见光透射比,应按《民用建筑热
工设计规范》GB50176-2016的规定计算,工程设计可根据《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50176-2016
6.1.6外窗的气密性等级不应低于国家标准《建筑幕墙、门窗通用技术条件》GB/T31433中规定的6
级。敞开式阳台门气密性等级不应低于国家标准《建筑幕墙、门窗通用技术条件》GB/T31433中规定
6.1.7当坡屋面建筑顶层有不住人阁楼时,屋面保温层宜设置在阁楼楼板上。当保温层设置在阁楼楼
6.1.8非透明幕墙的金属主龙骨应采用离墙(包括外墙外保温保护层面)悬挂构造。非透明幕墙各部
6.2.1外墙保温可选用墙体自保温系统、外保温系统、内保温系统、内外复合保温系统、夹心保温系
2外墙外保温系统选用应根据《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建筑物使用性质、高度以及保温
材料使用的位置等要求,合理确定保温材料燃烧性能等级、保温系统构造和防火隔离措施。
3基层墙体与保温层之间应按《建筑外墙防水工程技术规程》JGJ235的规定设置找平层、防水
层,找平层厚度应根据砌体平整度来确定,但厚度不宜超过20mm,超过规范要求的应采取加强措
4外墙与地面、室外平台、屋面相交的勒脚部位应选用吸水率低的保温材料,并做好与相邻部位
和材料之间的防水密封措施;外墙采用纤维保温材料时应密封包覆,且不宜直接接触室外地面。
5外墙上的挑出构件及附墙部件(如阳台、雨棚、开敞阳台栏板、室外空调搁板、附壁柱、装饰
6外墙接缝、嵌入外墙的金属件等热桥部位应有保温隔热措施;外墙变形缝盖口构件内侧,应紧Kaiyun体育官方网站 开云登录网站
7建筑外饰面做法应选用与保温系统相配套的材料、保温系统的构造层次、防水、抗裂和锚固措
施应符合相应的保温系统的技术标准(规程)的要求,外墙外保温工程饰面不宜采用面砖饰面,当需
要采用面砖饰面时,应根据国家现行相关标准制定专项技术方案和验收标准,并应组织专题论证。
8外墙外保温系统设置防火隔离带时,应满足《建筑外墙外保温系统防火隔离带技术规程》JGJ
6.2.3围护结构建筑节能基本构造的主要类型参见表6.2.3,常见构造节点示意图参见附录G。
1外窗应采用多腔塑料、隔热铝合金型材中空玻璃窗,中空玻璃的空气层厚度不应小于12mm;
3建筑采用外凸(飘)窗时,外窗尺寸不宜大于600mm(外墙外边线至凸窗中心线外门窗与墙体之间的节点构造应符合下列要求:
1外门窗框与墙体之间缝隙,应采用弹性发泡保温材料填充,不得采用水泥砂浆填缝;墙面内外
2门窗洞口四周外侧边墙面,应设保温,厚度不得少于20mm,且应做好收头密封防水出处理,
6.2.8东、南、西向外窗的遮阳措施,应兼顾冬季日照取暖通风,优先采用活动外遮阳,并应符合下
1东、西向外窗宜设置挡板式遮阳或可以遮住窗户正面的活动外遮阳(含可开启的百叶窗、内置
6.2.10屋面中的接缝、混凝土等构成热桥部位应有保温隔热措施;结构变形缝盖口构件内侧,应紧
6.2.11屋面保温材料应选择满足使用荷载要求、吸水率低、保温性能好的材料;面(保护)层应满
1采暖空间与采暖空间的楼板保温层宜设在楼板上部,建筑物室内接触基土的首层地面铺设保温
层前应增设水泥混凝土垫层并作防潮处理。当楼板上铺设板材类保温材料,其平整度不满足要求时,
2有防水、防潮要求的地面,保温层宜铺设在防水、防潮隔离层上面,保温层与地面面层之间应
3地下室的地上、地下交界部位的楼板、架空、外挑楼板应采用外保温做法,并应采取增设加强
4铺设在楼板上面的保温材料宜采用全轻混凝土或板状保温材料,不宜采用纤维类材料,不应采
7.1.1采用集中供暖、集中空调系统和户式中央空调系统时,在施工图设计阶段,必须对每个房间的
7.1.3只有符合下列条件之一时,允许采用电直接加热设备作为供暖热源,且当采用电直接加热设备
7.1.4采用集中供暖、空气调节系统时,必须在每幢建筑物或热力入口处设置热计量表,每室(户)
7.1.5单个燃烧器额定热负荷不大于5.23kW的家用燃气灶具的能效限定值应符合表7.1.5的规定。
1连续使用的居住空间宜采用地板辐射供暖,且全面辐射供暖室内设计温度可降低2℃。
7.2.3采用散热器供暖时,供回水温度宜按75℃/50℃设计,供回水温差不宜小于20℃;采用低温
热水地板辐射供暖时,供水温度应按35℃~45℃设计,供回水温差不宜大于10℃,且不宜小于
7.2.4室内供暖系统宜采用垂直双管系统或共用立管的分户独立循环双管系统。
7.2.5除幼儿园、老年人等特殊功能要求的建筑外,散热器应明装。散热器外表面应刷非金属性涂
7.2.6散热器的散热面积,应根据热负荷计算确定。确定散热器所需散热量时,应扣除室内明装管道
7.2.8集中热水供暖系统设计时应进行水力平衡计算,并应采取措施使设计工况时各并联环路之间的
7.2.9集中供暖系统热水循环水泵的耗电输热比(EHR)值应符合下式要求:
1应优先采用自然通风措施,当自然通风不能满足室内卫生要求或不具备自然通风条件时,应采
2厨房、无外窗卫生间应采用机械排风系统或预留机械排风系统风井,厨房和卫生间全面通风换
5风机效率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节能评价值要求,风量大于10000m/h通风系统的风机单
7.3.2连续供冷的空间可采用辐射供冷系统。辐射供冷系统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7.3.4采用户式中央空调(冷热水系统)时,应标明经详细计算的系统压力损失,并根据冷、热工况
3系统较小或各环路压力损失相差不大时,宜采用一次泵系统,在确保系统安全运行的前提
4空调冷水供回水温差不应小于5℃;空调热水供回水温差不应小于10℃。系统较大时,在技
5采用直燃式冷(温)水机组、空气源热泵、地源热泵等作为热源时,空调热水供回水温度和
7.3.7集中空调水系统设计时应进行水力平衡计算,并应采取措施使设计工况时各并联环路之间的压
7.3.8空气调节冷热水管、冷凝水管的绝热厚度应按现行国家标准《设备及管道绝热设计导则》GB/T
8175中的方法进行计算确定,或按现行国家标准《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736
7.4.1供暖空调冷源与热源应根据建筑物规模、用途、建筑地点kaiyun体育全站 Kaiyun登录网页的能源条件、结构、价格以及国家节
7.4.2当采用房间空调器或户式中央空调时,应采用热泵型设备。有条件时宜采用变频调节的空调器
7.4.3当采用电机驱动压缩机的蒸气压缩循环冷水(热泵)机组,在名义制冷工况和规定条件下,性
7.4.4当采用名义制冷量大于7100W、电机驱动压缩机的单元式空调机作为集中式空气调节系统的冷
7.4.5当采用蒸汽、热水型溴化锂吸收式冷水机组及直燃式溴化锂吸收式冷(热)水机组作为集中式
机型冷(温)水进/出口冷却水进/出口温蒸汽压力单位制冷量蒸汽耗量性能系数(W/W)
注:直燃机的性能系数为:制冷量(供热量)/〔加热源消耗量(以低位热值计)+电力消耗量(折算成一次能)〕。
7.4.6当采用房间空调器(热泵型)作为房间空气调节系统的冷热源设备时,其能效比不应低于现行
国家标准《房间空气调节器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GB21455中规定的第3级,制热时其设计工况性
7.4.7当采用多联式空调(热泵)机组作为房间空气调节系统的冷热源设备时,其制冷综合性能系数
IPLV(C)不应低于表7.4.7的要求,制热时其设计工况性能系数不应低于2.6。
7.4.8当采用家用燃气快速热水器、燃气供暖热水炉、锅炉进行供暖时,其热效率不应低于现行国家
标准《家用燃气快速热水器和燃气采暖热水炉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GB20665、《工业锅炉能效限定
燃轻柴油、燃气锅炉90(锅炉容量≤1.4MW)92(锅炉容量>1.4MW)
注1:前值为燃气款速热水器或采暖炉额定热负荷和部分负荷(热水状态为50%的额定热负荷,采暖状态为30%的
7.4.9电动压缩式冷水机组的总装机容量,必须根据计算的空调系统冷负荷值直接选定,不另作附
加;在设计条件下,当机组的规格不能符合计算冷负荷的要求时,所选择机组的总装机容量与计算冷
7.4.10在选配空调冷热水系统的循环水泵时,应计算循环水泵的耗电输冷(热)比EC(H)R,并应
7.5.1居住建筑的集中供暖、空调系统应进行监测、控制与计量,其功能应满足安全稳定及节能运行
7.5.3供暖空调系统应设置自动室温调控装置;散热器和辐射供暖系统应安装自动温度控制阀。
7.5.4当空调系统采用间歇运行时,应设自动启停控制装置;控制装置应具备按预定时间进行最优启
7.5.5地下停车库设置通风系统时,应根据车库内的CO浓度进行自动运行控制。
7.5.6集中供暖、空调系统应配置能耗计量装置,其功能应满足电力、燃气、水等资源消耗计量和冷
8.1.1给排水系统的节水设计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和《民用建
8.1.2生活热水系统应有保证用水点处冷水、热水供水压力平衡和稳定的措施。
8.1.3生活供水系统应按使用用途、付费或管理单元,分别设置用水计量水表。
8.1.4水泵应根据水力计算结果选型,并保证在设计工况下在其高效区内运行。清水离心泵效率不宜
低于《清水离心泵能效限定值及节能评价值》GB19762规定的泵节能评价值。
8.2.1设有城镇或小区给水、中水供水管网的建筑,生活给水系统应充分利用城镇供水管网的水压直
8.2.2城镇供水压力不能满足最不利配水点卫生器具或用水设备最低工作压力要求时,供水系统应结
合市政条件、建筑物高度、安全供水、用水系统特点等因素,综合考虑选用合理的加压供水方式,采
4各分区内压力较高的楼层,应采取减压措施,保证用水点处供水压力不大于0.20MPa,且不应
8.2.4供水泵房宜设置在建筑物或建筑小区的中心部位;条件许可时,宜减少泵房内贮水水池(箱)
与用水点间需要加压的高差,当泵房内需要设置低位贮水池(箱)时,宜布置在地下一层及以上,不
8.2.5供水加压系统应根据管网水力计算选型和配置,保证加压泵组高效率运行,且所选水泵的Q-H
1供水系统采用变频调速泵组供水时,各台水泵宜在高效区内工作。水泵调速范围宜在0.7~
2变频调速泵组的水泵规格、数量应根据主泵高效区流量与设计流量变化范围间的比例关系确
定,变频工作泵应设2台或2台以上,但不宜多于4台,并应至少设一台备用泵。当用水量不均衡且
持续时间较长时,宜配置适合于低谷用水量的小型水泵,小型水泵的流量可为工作泵流量的1/3~
4给水系统采用管网叠压供水时,水泵工频与变频运行的工作区均宜在高效区内。
5供水水泵机组采用变频调速控制时,每台水泵应设置单独的变频器。设备应能自动进行小流量
运行控制,具有小流量运行功能。当工作泵额定流量不小于10m/h,设备供水流量小于单台工作泵额
定流量的25%时,在满足用水压力的要求的条件下,设备应能自动进人小流量运行的节能状态,工作
1采用的卫生洁具、水嘴、淋浴器等应符合《节水型生活用水器具》CJ/T164及《节水型产品通
2洗脸盆等卫生洁具应采用密封性能良好耐用的水龙头,水龙头、淋浴喷头内部宜设置限流配
3不得使用一次冲水量大于5L的坐式便器,坐式便器宜采用设有大、小便分挡的冲洗水箱;
4公共场所的卫生间洗手盆应采用感应式或延时自闭式水嘴,小便器、大便器应配套采用延时自
7水表选型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及《民用建筑节水设计标
8.2.9冷却塔应选用冷效高、飘水少、噪声低的产品,设置场所宜气流通畅、湿热空气回流影响小。
成品冷却塔循环水量应根据热力特性曲线地面以上的污废水应采用重力流直接排入室外管网。
8.3.1热水系统用水定额、水温和水质应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和《民
8.3.2热水系统的热源宜首先利用工业余热、废热、地热;充分利用太阳能、空气源、地源等可再生
1集中生活热水系统采用机械循环,保证干管、立管中的热水循环。集中生活热水系统热水表后
2全日集中供应热水的循环系统,应保证配水点出水温度不低于45℃的时间,对于住宅不得大
1设有三个或三个以上卫生间的局部热水供应系统当采用共用水加热设备时,宜设置循环系统。
2当采用共用水加热设备的局部热水供应系统时,支管长度大于15m的居住建筑,宜设置循环系
8.3.5居住建筑采用集中热水供应系统时,距离远的分散供水点宜选用局部加热装置。
2当采用同程布置有困难时,热水回水干管、立管可采用限流调节阀、温控阀、导流三通等保证
5当采用热水贮水水箱经加压水泵集中供应热水时,可不单独设置循环水泵,但应在回水干管入
8.3.7热水供应系统保证用水点处冷、热水供水压力平衡的措施应符合下列规定:
2当冷、热水系统分区一致有困难时,宜采用在配水支管上设可调式减压阀等减压措施,保证用
8.3.8生活热水加热设备应根据使用特点、耗热量、热源、维护管理及卫生防菌等因素合理选择,并
2被加热水侧阻力损失小,不宜大于0.02MPa;直接供给生活热水的阻力损失不宜大于
8.3.9热水系统需采用加压方式供应热水时,加压水泵组应选用变频调速控制,在恒压供热水时,设
1直接供应热水的热水锅炉、热水机组或水加热器出口的最高水温或储水温度应控制在55℃~
3设有内循环的储水槽,应有时间及温度控制,加热结束后5分钟内应自动关闭循环泵。
8.3.13热水系统的设备和管道的保温绝热层厚度应按现行国家标准《设备及管道绝热设计导则》
GB/T8175的相关要求,经计算确定。建筑物内设备与管道采用柔性泡沫橡塑、离心玻璃棉保温时,
9.1.2三相配电干线的各相负荷宜分配平衡,最大相负荷不宜超过三相负荷平均值的115%,最小相
9.1.3应选用节能型变压器、节能型电气设备和元器件,建筑内机电设备的配电系统,应采取节电措
9.1.4合理采取无功补偿和抑制谐波的措施,无功补偿宜在变压器低压侧集中补偿。低压供电时,功
率因数不宜低于0.9;高压供电时,高压侧的功率因数应符合当地供电部门的要求。
9.1.5套内的电源线应选用铜质导体,进户线mm,照明和插座回路支线应合理设置电能及其它能耗的计量装置,有条件时设置能耗监测管理系统。
9.2.4照明光源应选用高效节能光源,不应采用普通白炽灯。走道、楼梯间、地下车库、设备用房等
9.2.5荧光灯、金属卤化物灯应配用电子镇流器或节能型电感镇流器,使用电感镇流器的气体放电灯
应在灯具内设置电容补偿,荧光灯功率因数不低于0.9,金属卤化物灯功率因数不应低于0.85。
9.2.6在满足眩光限制和配光要求条件下,应选用效率或效能高的灯具,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9.2.8公共场所的照明,应采用延时自动熄灭或自动降低照度等节能措施。当应急疏散照明采用节能
9.3.1应选用能耗低、电磁兼容性好的家用电器设备,为其供电的电源回路应设置相应的配电保护。
10.2.1具备太阳能集热条件的住宅、商住楼等居住建筑,应设置太阳能热水系统。
10.2.2采用太阳能集热器集中设置的太阳能热水系统,按最大适宜安装面积确定集热器面积。当集
热器面积足够时,应满足全部住户的热水需求;当集热器面积不足时,应优先满足靠近太阳能集热器
10.2.3太阳能集热器面积应经过计算确定。太阳能热水系统设计应满足《民用建筑太阳能热水系统
10.2.4分户设置太阳能热水系统时,集热器安装位置应不影响室内视线,宜安装在日照时间长、接
管方便、便于维护的外墙面;集热器应具有集热效率高、不宜损坏、使用寿命长的特点;建筑设计时
10.3.2空气能热泵热水机组能效不应低于《热泵热水机(器)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GB29541中
10.3.3采用太阳能集热器集中设置的太阳能热水系统,应采用空气能热泵热水机组作为辅助热源。
10.3.4空气能热泵热水机组室外机的安装位置应具有良好的通风条件,且便于维护。
10.4.2当采用地下水水源热泵机组作为空调冷热源时,必须根据水文地质勘察资料进行热源井设
计。必须确保地下水水源热泵系统有可靠的回灌措施,保证使用后的地下水全部回灌到同一含水层,
1当采用地埋管地源热泵机组作为空调冷热源时,必须通过场地状况调查和对浅层地能资源的勘
2地埋管换热系统设计应进行全年供暖空调动态负荷计算,最小计算周期宜为1年。计算周期
A.0.1建筑物体形系数(S),应按建筑物与室外大气接触的外表面积(F)与建筑体积(V)的比值计
A.0.2建筑外表面积(F),应按屋顶表面积(F)、外墙表面积(F)、底面接触室外空气的架空或外
挑楼板表面积(F)的总和计算,即F=F+F+F,不计入触土地面、封闭式不采暖空调地下室和半地
1平屋顶面积,应按支承屋顶的外墙外包线围成的面积计算。不采暖空调楼梯间与电梯机房的表
面积,应按出屋面外墙外包线围成的面积计算(即不考虑出屋面电梯机房的挑出部分);
2居住空间上的坡屋顶与不住人阁楼上的保温隔热坡屋顶的表面积,应按支承斜坡屋面的外墙外
当保温层设置在不住人的阁楼楼板上时,应按阁楼平屋顶表面积(即上述第一款)计算;
3建筑围护结构热工设计在封闭阳台的外围护结构上时,其顶板表面积应计入屋顶总面积中。建
筑围护结构热工设计在阳台与室内隔墙上时,不采暖空调封闭阳台的顶板表面积,不计入屋面总面积
1外墙表面积应按不同朝向(F,i为E、W、S、N、…)分别计算。单一朝向外墙的表面积,
应包括该朝向外墙上的墙体、外门(含单元门、阳台门及门芯板)、外窗、凸出外墙面的凸窗(顶板、
2单一朝向外墙的表面积,应按该朝向各分段外墙外包长度(L)与各分段外墙对应高度(H)的
1)触土地面、封闭式不采暖空调地下室和半地下室地(楼)面之上的外墙,取地(楼)面标
2)局部架空或外挑楼板下部的外墙,取地(楼)面标高至架空或外挑楼板楼面标高的高度;
3)架空或外挑楼板上部的外墙,取架空或外挑楼板楼面标高至屋面板檐口处标高的高度。
3凸窗的表面积,应按凸出外墙墙面的凸窗顶板、底板、侧窗或侧墙板的外包表面积之和计算;
4建筑围护结构热工设计在封闭阳台的外围护结构上时,封闭阳台的外墙(含窗)的表面积应计
入外墙的表面积中;建筑围护结构热工设计在阳台与室内上时,隔墙(含窗)的表面积应计入
1)凸出屋面的不采暖空调楼梯间、电梯机房及管道井的外墙(即屋面标高以上部分);
3)建筑围护结构热工设计在阳台与室内隔墙上时,不采暖空调封闭阳台上的外墙(含窗);
4)开敞式架空层(含底层架空车库、结构转换层、设备层)中无相邻居住空间的不采暖空调
独立楼梯间、电梯间、管道井的外墙及井壁(架空层上、下楼地面标高之间部分);
6)凸出相邻房间最外外墙面的不采暖空调楼梯间、电梯间及管道井的侧向外墙;
8)变形缝(包括内外墙面变形缝、屋面变形缝)处有保温断热处理的变形缝两侧横向墙体。
A.0.5底层接触室外空气的架空或外挑楼(地)板的表面积(F),应按如下规定计算:
1架空或外挑楼板的表面积,应按支承楼板的外墙或外挑结构件外包线建筑围护结构热工设计在阳台与室内隔墙上时,不采暖空调封闭阳台上底面接触室外空气的阳
3封闭式架空层的顶板和楼板的表面积,封闭式架空地面的地板表面积,不参与架空或外挑楼板
1建筑体积应按建筑物外表面和底层地面(含底面接触室外空气的架空或外挑楼板的楼面、封闭
2保温斜坡屋顶底部阁楼的体积,应按斜坡屋面板板面、阁楼外墙外表面与阁楼楼板面围成的体
3凸窗的体积,应按各朝向外墙上全部凸窗体积之和计算。单个凸窗的体积,应按该凸窗的顶
板、底板、侧向窗或侧墙板外表面围成的面积与凸出外墙面的凸窗深度尺寸的乘积计算;
1)凸出屋面的不采暖空调楼梯间、电梯机房及管道井部分(屋面标高以上部分);
4)开敞式架空层(含架空车库、结构转换层、设备层)中无相邻居住空间的不采暖空调的独
说明:不带*号者摘译自本标准建筑能耗计算用软件DOE—2英文说明书《基础》卷中的表3.3“SolarABSORPTANCE
C.0.1建筑外墙的平均传热系数应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50176的规定进行计算。
C.0.2对于采用全部断热桥的并符合本标准6.1.1和6.1.4的规定建筑,外墙平均传热系数也可按式
式中:Kmi单朝向i(东、南、西、北)外墙平均传热系数,(W/(m·K));
Kpi单朝向i(东、南、西、北)外墙主体部位传热系数,(W/(m·K));
C.0.4保温层内有金属构件贯通时的保温层热阻折减修正系数ξ与外墙各部位传热系数的计算。c
1当保温层内有金属件(如幕墙龙骨、密集锚固件及钢丝,金属框保温板及轻钢龙骨保温板的金
属框,其面积不小于计算单元范围内保温层面积的1%)贯通时,保温层与金属件的平均热阻R应按下m
F、F、F——分别为计算单元(选择具有代表性的不利部位)范围内的计算单元总面积、保温层0cs
R——金属件贯穿保温层部分的热阻,按保温层的厚度(m)除以金属材料的导热系数计算;s
δ、λ、a——分别为保温层厚度(m)、保温材料的导热系数[W/(m·K)]、导热系数的修正系数;c
λ——金属材料的导热系数[钢材取58.2W/(m·K),铝合金型材取160.0W/(m·K)]。s
2有金属件贯通外墙保温层的外墙,其主体部位和有外保温层热桥部位的传热系数K应按下式计
ΣR——外墙墙体(包括砖或砌块墙体、混凝土墙等主体部位或梁柱等热桥部位)、墙体内外粉刷
3封闭式非透明幕墙外保温外墙,其主体部位和有外保温层热桥部位的传热系数K应按下式计
U——在墙体范围内外层非透明幕墙的传热系数[W/m·K],其值应按JGJ151式(4.3.1)计算;
R——幕墙与外墙墙体之间封闭垂直空气间层在冬季状况下的热阻(m·K/W),从GB50176附表
非封闭式(有开口和不可靠封闭式)非透明幕墙外保温外墙,其主体部位和有外保温层热桥部位
的传热系数K,应按式(C.0.4—6)计算,即不考虑外层幕墙和空气间层的热阻。
Dp——单朝向i(东、南、西、北或单片)墙体主体部位热惰性指标。应按国家标准《民用建筑热
D、D、…、D——单朝向i(东、南、西、北或单片)墙体各热桥部位的热惰性指标值;
F、F、…、F——单朝向i(东、南、西、北或单片)墙体各热桥部位Kaiyun体育官方网站 开云登录网站的面积(m)。2
Awdi——每套型同朝向i=1~n个房间的外窗(含阳台门透明部分)窗洞口面积之和(m);2
Awi——每套型同朝向i=1~n个外窗对应房间的立面单元面积(或套内地面面积)之和(m);2
B、H——分别为外窗对应房间立面单元的开间宽度和房间的层高(或进深)(m)。
2当每套单一朝向只有单个居室、厨房、明卫生间、储藏室,平均窗墙面积比应按下式计算:
3当一个房间同时在开间立面单元和进深外墙上设置外窗(含转角窗)时,应将进深外墙上的外
4坡屋面老虎窗窗墙面积比计算中的房间层高,应取该房间楼面标高至斜坡屋面与墙面交线每种套型各朝向平均窗墙(地)面积比均应满足本标准第6.0.2条的规定。
F.0.1-1外挑0.9m~1.2m阳台板(顶层雨篷板)夏季的外遮阳系数。
F.0.1-2外挑1.5m~2.4m阳台板(顶层雨篷板)夏季的外遮阳系数。
征信简版电子版PDF个人信用报告最新版2024年可编辑带水印模板.pdf
24CDX009-2 数据中心机电设施设计与安装——电力模块、锂离子电池柜、间接蒸发冷却空调系统.pdf
大气探测学-国防科技大学中国大学mooc课后章节答案期末考试题库2023年.docx
5.2《大学之道》课件(共34张PPT) 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pptx
原创力文档创建于2008年,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分享给其他用户(可下载、阅读),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所有。原创力文档是网络服务平台方,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发链接和相关诉求至 电线) ,上传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