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绿色建筑是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途径之一,也是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重要抓手。截至目前,上海市绿色建筑总面积已达4.04亿平方米,累计有1231个项目获得绿色建筑星级标识。
如何建设更多“会呼吸”的绿色建筑?近日,上海市十六届人大常委会第十六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上海市绿色建筑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条例》将从2025年1月1日起施行。
绿色建筑是最大限度地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质量建筑,能够有效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高效的使用空间。
为将绿色建筑要求落实到建设和运行管理各环节,《条例》进一步夯实了相关主体责任:明确绿色建筑建设的总体要求,建设单位应当履行主体责任,实施绿色建筑建Kaiyun平台 开云体育官方入口设全过程管理,设计、施工、监理等单位应当履行相应职责;
在建设立项环节,要求建设单位在立项文件、建设工程合同、招标文件中明确绿色建筑要求,本市土地有偿使用合同或者建设项目规划土地意见书中应当明确绿色建筑要求;在设计环节,明确设计单位在编制设计文件时应当编制绿色建筑专篇,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机构对绿色建筑专篇内容进行审查;在施工环节,明确施工单位应当编制绿色施工方案并负责实施,监理单位对施工单位落实绿色施工方案实施监理;在运行管理环节,明确绿色公共建筑的所有权人、使用权人应当建立运行管理制度,加强运行维护。
此外,《条例》还对绿色建筑的工程检测、竣工验收以及在有关销售文件中载明绿色建筑相关内容等予以明确,形成管理闭环。
此次立法完善了既有公共建筑改造措施、室内空气污染物检测等内容。《条例》规定,既有公共建筑改建、扩建、装饰装修以及住宅小区综合改造时,应当因地制宜采取绿色改造的技术措施。《条例》明确,既有公共建筑改建、扩建、装饰装修的,建筑所有权人或者使用权人应当在投入使用前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对室内空气污染物进行检测;检测不合格的,不得投入使用。
此次立法还明确建立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能效监测和分级管理制度,对年度用能超过限额需要进行绿色改造的,相关建筑所有权人应当制定绿色改造方案并予以实施,并鼓励既有工业建筑按照绿色建筑标准实施绿色改造。
建筑领域是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大户。据梳理测算,全国存量建筑中仍有近40%为非节能建筑,既有公共建筑中使用寿命超20年的建筑占比超30%,大量老旧居住建筑围护结构差、设备老旧效率低、运行维护管理缺失,导致国内建筑全生命周期能耗在全国能源消费总量中的占比居高不下。
如何让更多人愿意建设、购买绿色建筑?《条例》完善了相关激励保障措施:明确综合运用规划、土地、财政、金融、价格等政策,加大对绿色建筑的支持力度;对建设、改造、购买、运行绿色建筑的单位和个人,可以按照规定在容积率、住房公积金贷款等方面予以激励。个人使用住房公积金贷款购买二星级以上绿色建筑住房的,住房公积金贷款额度可以在规定的比例范围内上浮。
另外,推动绿色建筑智能建造与建筑工业化协同发展,形成涵盖全产业链的绿色建筑产业体系;探索建立建筑领域参与上海市碳排放权交易机制等。
宜居宜业、安居乐业,是我国5亿多农民群众最朴素的愿望。在这片古老而又充满希望的土地上,全国住房城乡建设系统以时不我待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掀起一场前所未有的农村居住变革。
10月12日,上海浦东新区一批重大建设项目开工,总投资约416亿元,包括科技产业类、城市基础设施类、社会民生类和生态环境类等20个项目。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城市更新行动的决策部署,住房城乡建设部总结各地在建立城市更新工作组织机制、完善城市更新法规和标准、完善城市更新推进机制、优化存量资源盘活利用政策、构建城市更新多元投融资机制、探索城市更新多方参与机制等方面经验做法,形成《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可复制经验做法清单(第三批)》。
根据《国家新闻出版署关于开展2024年第七版新闻记者证全国统一换发工作的通知》(国新出发函〔2024〕176号)要求,我社已对持有新闻记者证人员的资格和遵规守法情况进行严格审查,现将拟核准换发人员名单进行公示。
茶山村传统民居背山、面水、临田,与周边环境共同构成“山—水—宅—田”的田园风貌,组团式建于山脚下,通过支巷与主街连通,整体形成“鱼骨”状路网结构。
以“逐梦金秋”为主题的国家植物园第三届菊花展近日开展,20万余株鲜花荟萃一堂,如同一片如梦似幻的彩色花海,吸引了不少市民游客前来观赏。
北京市进一步优化调整房地产相关政策 多措并举支持居民多样化住房需求 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涵养匠心品质 叫响“中国建造”好品牌——“全国工程建设领域‘质量月’开放体验日”系列活动掠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