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9日,清泉参加了世界经济论坛(World Economic Forum)举办的“中国气候与自然行动日”会议,并作为嘉宾参与了当天首场“加速能源转型的人工智能驱动路径”圆桌对话。主持人Roberto Bocca是欧洲经济论坛执行委员会成员及能源和材料中心的总负责人,他邀请清泉第一个发言。清泉开场便幽默调侃:“AI的中文拼音是‘爱’,是‘Love’,有Love驱动的能源转型难道不美好吗!”现场气氛顿时活跃,笑声阵阵。
尽管清泉并非人工智能领域的专业人士,但为了更好地参与此次对话,他做了大量的前期功课,查阅相关资料,试图厘清AI如何赋能并加速能源转型。在对话中,主持人提问几个重要话题,结合清泉的理解与见解,本文将就AI对全球及中国能源产业转型的影响进行深度剖析,包括以下六个方面:
在能源行业的一个知名说法是:“AI的尽头是算力,算力的尽头是电力。”这句名言充分体现了人工智能与能源,尤其是电力之间密不可分的关系。据调查数据显示,到2030年,美国将有10%的用电量用于算力和数据中心,中国的比例相近。同时,预计到2024年,全球数据与算力中心消耗的电量中将有三分之一来自于可再生能源,如风能、太阳能和水能。
无论是化石能源还是可再生能源领域,AI带来的最直接效应无疑是能源效率的显著提升。据预测,到2024年,全球及中国的可再生能源发电量占比已达到35%,其中AI技术贡献了约20%的效率提升。例如,AI驱动的预测模型在风能领域可提升风机的利用率15%,并降低运维成本30%;在光伏领域,智能诊断系统能使发电损失减少超过10%;在电网调度方面,AI的优化已将欧美地区的弃风弃光率降至5%以内,比2020年改善了十个百分点。此外,在油气领域,美国某页岩油气生产商利用AI优化钻井路径,延长油井寿命25%;而全球最大的国家石油公司沙特阿美则通过AI开云网址 kaiyun官方入口优化油气开采流程,提高燃料利用率25%。
AI的迅速发展正改变全球能源的战略格局。传统能源格局中的主要玩家包括美国、中国、欧盟、俄罗斯和沙特等国家。美国凭借其丰富的资源、广阔的市场、先进的技术及金融体系,成为全能选手;中国因市场和制造的优势而雄踞一方;欧盟则在技术与转型方面较为强劲;而沙特与俄罗斯则通过丰富的能源资源发挥影响力。随着AI的推进,中美欧三国在新的能源格局中正重新获得竞争优势,相对而言,沙特与俄罗斯的地位都有所削弱。美国在算法方面的领先,欧盟在技术专利的垄断以及中国在制造能力上的强势,使得这三者在全球能源的“新型”权力中各展所长。
中国在AI与可再生能源的深度融合中,展现出独特的竞争优势。中国有着全球最大的新能源应用场景,构建出AI技术落地的最佳试验场。同时,截至2024年,中国的风光装机总量已达12亿千瓦,约占全球的48%,每小时产生的能源数据高达500TB,为AI模型训练提供了极为丰富的标注数据集。更重要的是,中国特高压电网、分布式智能微网等先进的能源系统,将衍生出217种欧美尚未出现的AI应用场景。伴随着一批“杭州六小龙”等企业的崛起,中国的综合竞争力在AI助推可再生能源发展中愈发明显。
作为传统化石能源的供应商,中国东家公司正通过“数智中国石油”项目加速AI的应用。一方面,AI驱动的油气生产智能化升级正在进行。例如,在油气勘探领域,基于深度学习的数据处理系统使得复杂数据解释的效率提高了40%,成功定位多口深层油气藏。另一方面,该公司也在创新油气交易模式,搭建全球能源贸易智能平台,支持多币种结算,跨境交易额已达300亿美元。此外,智慧能源管理系统通过实时优化注水和集输等环节,有效降低了单位油气生产的能耗。
当然,AI在能源行业的应用并非没有困难。在技术、基础设施、标准、模式、安全和伦理等方面依然存在诸多挑战。目前,AI的应用标准体系尚不健全,算力基础设施开云网址 kaiyun官方入口的建设与能源场景适配性不足,数据共享与治理的壁垒阻碍了AI模型的效率提升。此外,企业对投资的意愿也因成本收益失衡而受到抑制。解决这些问题需要政府加强顶层设计,制定全国一体化的算力网体系,确保技术的广泛应用与安全。
在对话的最后,主持人问每位嘉宾一个问题:“AI真的能让能源行业更美好吗?”清泉满怀信心地回答:“中国有句古话叫‘三生万物’,能源、数据和算法是AI赋能能源行业的三大要素。只要掌握这三大要素,我们便能无往而不胜,everything is possible(所有皆有可能),我们必须相信‘相信的力量’。”